查看原文
其他

他们是北大学生最高荣誉获得者!

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
2024-08-29

编者按

北京大学“学生五·四奖章”荣誉称号每两年评选一次,是学校授予学生个人的最高荣誉。

北京大学建校126周年校庆之际,北京大学第十四届“学生五四奖章” 揭晓。医学部四名同学获此殊荣,为历年来最多。

他们是: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来晓真、第三临床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研究生董芮岚、口腔医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毛雅晴、临床肿瘤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郏科人。

本期向大家介绍四位获奖者的精彩青春故事。

17篇一作细算“健康账”

7年志愿不改赤子心


来晓真

公共卫生学院

2019级博士研究生

来晓真在国际学术会议汇报

来晓真深耕免疫规划项目的多维评估,立足卫生经济交叉领域,为其制度性安排提供重要科学证据,算好这笔“健康账”。近5年累计发表SCI、CSSCI论文50余篇,第一作者(含共一)17篇,包括Lancet子刊4篇、JAMA子刊1篇,一作累计影响因子152分,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0分

曾作为学生负责人主持10省大型人群调研,深度参与多项以改善人群健康为目标的重要课题。作为编者参编两本专业书籍、起草多份政策报告,在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口头汇报10次并多次获奖,2022-2023年度于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培养,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风采。

来晓真作为代表参与冬奥总结表彰大会

来晓真曾作为志愿者组长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。为16位国家(地区)奥委会核心客户提供服务,并参加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,连续7年坚持医学志愿翻译工作,积极投身广泛的志愿工作中。

曾任学生党支部书记,任期内支部获多项荣誉。2023年作为北京大学唯一入选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,事迹刊登于《人民日报》。

全面发展的“临床科学家”

董芮岚

第三临床医学院

2016级八年制博士研究生

董芮岚准备进行手术

于临床中磨砺,于科研中成长。“临床科学家”是董芮岚时刻牢记,孜孜不倦奋斗的目标,作为第三临床医学院眼科住院医师,她共管理住院患者超过300例,接诊门急诊患者逾2000人次,疫情爆发之际,义不容辞支援临床,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。

董芮岚聚焦于屈光手术中,圆锥角膜早期诊断困难这一临床痛点。系统性建立了国人双眼差异值正常范围,首次构建双眼辅助诊断模型,拓宽了圆锥角膜早期诊断的新方向,发表相关领域高水平SCI及中文论著共7篇,累计影响因子近20分。

董芮岚在学术会议中进行发言

她独立完成的跨学科研究,获得挑战杯校赛特等奖、市赛一等奖。并作为北大唯一晋级项目进军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,多次在世界级、国家级会议中进行大会发言,发出了来自三院眼科、来自北大医学的声音。

董芮岚曾担任院学生会主席、学术委员、团支部书记,热情服务师生,创新党团建设。带领支部获得“班级五·四奖杯”等多项荣誉,“青春姿态因奋进而灿若星辰,生命之花因奋斗而绚丽多彩”,这就是她青春的最好写照。

力行健康中国梦,投身广阔天地间。董芮岚积极参与医学科普事业,在公众号发表多篇罕见病科普译文,为素未谋面的患者带去可信赖的指导和帮助,她还带队深入基层医疗实践,开展义诊、健康宣教、入户走访,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。

践行使命的外科女战士

致力科普的口腔新青年

毛雅晴

口腔医学院

2022级专业型博士研究生

十年学医之路,她牢记医学初心、磨炼临床技能。口腔颌面外科不止要拔牙补牙镶牙,还要面对创伤骨折、唇腭裂、颌面部肿瘤等疾病。她在最熟悉的战场——牙椅和手术台上斗争疾病、敬佑生命,在临床实习日记中写下温情故事、记录医患真情

“大医治未病”,科普正当时。为普及口腔疾病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的重要意义,她牵头号召众多新青年们组建了“北大口腔青年说”团队。社团出品的多篇趣味科普获共青团中央、人民日报、全国学联、健康中国等高度赞扬;为不同人群开展的讲座及义诊惠及了成千上万的群众;科普IP“小北”衍生出的文创产品和一张张“小北”宣教卡传递着科普使命。

力行实践交流,传递青年声音。毛雅晴多次参与社会实践、赴国内外多地交流。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助力北京冬奥;作为中国博士生代表、参加第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;还曾在2019年北大医学部毕业典礼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、2022年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作为博士新生代表发言。

突破肿瘤诊疗瓶颈

做人民健康的捍卫者

郏科人

临床肿瘤学院

2020级博士研究生

郏科人进行细胞实验

郏科人勇于挑战肿瘤诊疗瓶颈问题。作为“肿瘤免疫研究”跨学科专项直博生,他提出并搭建肿瘤多组学图谱项目,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“优博创新基金”支持,该项目已取得发明专利4项、软著1项,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00万元。

面对我国HP感染率高的严峻现况,他与团队成员一同构建万人临床队列。作为第一作者,首次揭示HP对免疫治疗疗效影响的癌种差异,改写《胃癌诊疗指南(CSCO)》,针对临床发现,他设计并开展基础研究获推荐申报首届国自然青年学生项目,现已通过函评阶段进入会议评审。

郏科人在第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进行学术报告

读博期间,他作为第一/共一作者发表,SCI论著5篇,篇均影响因子16.9,连续两年综合测评位列学院第一名。由于在肿瘤研究中取得出色成果,他受邀参加第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,并作为北京大学唯一入选口头汇报的演讲者,向40余名诺奖得主介绍他的最新工作,得到学术大咖们的广泛认可。从大一开始肿瘤研究至今,他的成果被同行引用200余次,累计影响因子222.9。

作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、班长郏科人将“健康所系、性命相托”的誓言融入到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中。在两年半的任期内组织开展思政活动20余项,超过800人次参与,带动14名医学生申请入党,全力做好基层党建工作。

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

文字、图片来源 /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工部

编辑 / 王景茹 徐璐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北京大学医学部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